初中生自信心培养方法的研究
发表日期:2008/5/22 8:42:51 作者:无 有2506位读者读过
一、问题的提出
自信心是促进事物走向成功的支撑力,是促使人去探索、去创新、去实践的重要推动力。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成功速度的快慢,与自信心的有无或强弱有着密切关系。强烈的自信心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强的兴趣。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它为人生的成功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心理学家曾对上千名儿童进行过调查,30年后,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他们的明显差异在于自信心。学生学习成果的差异主要不是智商方面的原因,而是来自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原因。
素质教育把发展学生潜能,全面提高素质作为重要目标。而激发学生潜能的前提就是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特性和能力,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影响他们成长的消极因素,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开创积极的人生之路。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期待作用,可以唤醒教育对象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激发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有得到社会承认和他称赞以满足自尊的心理需求,渴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重要,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有的人这一需要表现得十分强烈,有的人则需要外力的激发,教育的巨大功效和教者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激发和增强教育对象的自信心。
二、自信心的含义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为信心,换一种说法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总的来说,自信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素质之上的精神动力,也是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生命源泉之一。
自信心是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力量,充满自信,才能百折不挠,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奋斗,最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
三、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高峰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具有强烈的成人感,因此,此时是培养自信心的黄金时期。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采取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全面认识学生,认识学生的全面。
1、认识学生的优点。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优点也有缺点,教师要用宽阔的胸怀容纳学生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有时要故意去寻找和发现学生的优点。永远不要无缘无故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他们有做错事的时候,例如说错话,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是笨拙的;他们有缺点,如小眼睛,教师没必要感觉他们目光短浅、丑陋;他们有失利的时候,如考试没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分数,教师要看到他们自责的表情。
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但态度端正;有的学生虽然经常犯些小错误,但乐于助人;有的学生性格倔强,但有责任心。。。。。。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2、发掘学生的潜能。
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单身体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学生智力的高低,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就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及时发现他们的某种特长、潜能,热情的因势利导,并及时的加以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来强化它、发展它,并把这种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让他意识到在某些方面,他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比他们强百倍。只要学生有了这种意识,他就会不断克服自卑心理,并逐步走向成功。
(二)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如果一个人从来就没有失败过,那么他基本上是自信的,自信受到成功率的制约,一个人的自信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正如魏书生所说:“培养学生自信心要从扬长开始。”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也行”“我能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根本方法。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全体意识,即必须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多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知识水平,然后分层设置问题,多给那些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尽最大力气挖掘他们的潜能,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独特的希望和关爱,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都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作业批改中,要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比如“你进步了!”“做得太好了!”“你进步了,老师太高兴了!”等这些评语,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一直受到老师的关注,甚至老师都对他作出了肯定性的评价。同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模式,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一定要在作业批改时,要及时地发现他的进步,并在作业及课堂上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体验到其他学习较好的学生没法享受到的评价。
(3)操行评语中,老师一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尤其要让那些自卑的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找到希望和肯定。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话语,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
(三)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
目标是人前进的动力,当然,目标也不能太高“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体会成功的滋味,一次次的成功学生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
好高务远是中学生的通病,他们会把目标的高低当作衡量进取心的标准。目标如果超出了实现的可能,就会暗示学生“我是无能的”,“我比别人差”,最终伤害他们的自信。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坚持由近到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一大二空三同一,个性化的目标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定期对学生进行总结,如果目标不符合实际要及时修正,对于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褒扬,一方面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和别人一样获得成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变革和教学方法的革新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也会更加丰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认真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 管理登录
- 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单位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陈陵路78号 邮编:211103
- 英文域名:sfzx.jnjy.net.cn 单位传真:52701715 单位电话:52701715 校长邮箱:sfzxdyclm@163.com
-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