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天地>>杏坛随笔>>正文

孔镇中学交流感想

发表日期:2013/3/21 13:20:05 作者:张霞 有2118位读者读过

2013315,在我校张怀宝校长和教研室李晓星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初三年级各学科的几位备课组长前去溧水县孔镇中学参观学习。我有幸代表化学组前去学习和借鉴孔镇中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和实效性极高的做法。

在前行的路上,就听说了这个学校的一些情况,知道是一所比较优秀的学校,教学成绩,去年在中考位列溧水区前列。我十分好奇,也非常期待想想知道他们的“好”,到底好在哪里?

结果到了那里,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这个学校像一个世外桃源,因为紧邻一个3000亩的绿化公司,学校被“埋在”了丛林中,看到学校的大楼,我以为后面还有主楼。哪知他们就一幢教学楼,初中一共九个班级,非常的袖珍。当然条件也可想而知,不是什么气派的新式建筑,就是普通的三层建筑,每一层有四个教室,教师的办公室更是简陋。就在这样一个简朴、干净、飘着花香的小校园里,这里的教师凭着认真、团结、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学校的学生教出了一流的成绩。特别是听到了他们校长说:“他们把接到手上小升初全区倒数第一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历练,如今排在了溧水县前三名”的一番话后,我感触特别深。对他们的这个初三团队的领导和老师尤其的敬佩。

随后的听课,我选择听了一节向继生老师的物理课,和袁木生老师的化学课。听课的过程中,我只有一个惊叹:为什么所有的学生都能安心的听课,即使有个别听课教师的手机响,也没有一个学生去关注,两双眼睛只盯着上课的老师和黑板上的教学内容。当老师布置一道题目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能动笔写出来,而且正确率非常高,速度也是非常的快,这样的素质是如何训练出来的?我真的很好奇,也十分羡慕有这样能力出众的学生。要是我当这样的老师,也会非常的幸福吧!

课后,我也和班级的同学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他们没有晚自习,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家完成,几乎很少有抄作业的,而课堂上他们百分百的投入,认真听讲,自然回家的作业完成起来不算困难,加上一贯的课堂内外高效的训练,他们的解题速度也十分迅速,也就不会觉得苦和累。在和化学袁老师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我们上坊中学的化学和他们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学校,甚至整个溧水区化学实验的条件都不是很好,连实验必需品都配不齐,实验室的条件更是简陋,即使这样他们也能把学生教出优秀的成绩。反观我们学校,实验室属于示范点,硬件条件比别人好多了,实验的开展也是能按照教学目标完成的。当然我们的学生近年来化学的学习也逐步走向了正规,但是和孔镇中学教学的性价比来看,我们似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初中的化学其实就是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论上应该有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更好。而中考的成绩看来我们还需要在实验以外的其他方面向孔中学习,争取更上一层楼。

我觉得我们化学组今后需要改变的一些做法有:

1、  加强课堂效率。我们一节课往往是他们半节课的内容。这可能与我们平时的教学理念有关,总是怕学生接受不了。长期下来,速度就慢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够活跃。

2、  提高课堂的层次性。因为我们学校生源情况的特殊性,我们总是怕学生难题不会做,所以总是不敢尝试让他们见识难度大一些的题目,时间长了,那些有能力拔高的同学也就没有优势,在和全区的同类学生中,高分不高的现象经常出现。复习课中,我们组也要为这些能力出众的学生一些发挥的空间,对他们特别指定一些有难度的提升题,开拓他们的视野。

3、  基础知识要抓牢。看到孔中学生每一个人都能写一写,算一算。但是我们的学生现在已经出现了分化,特别是一些对自己没有目标要求的学生,学习态度上已经出现了松懈。关注后进生,其实是我们学校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后进生不是每一个班一两个,到了下班学期,一个班都有78个,而且每天需要被找的同学都是每门学科老师都要找的对象,时间长了学生疲沓,反正被找,产生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被动局面。我们不管他们有没有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无论用什么方法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取他们不掉队。只要我们组坚持关注后进生,紧抓基础知识不掉队,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4、  复习课的备课是核心。我一直觉得复习课最难上,因为复习课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以条理清晰的脉络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快速高效的掌握和复习知识点,而这就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精选考点的相关考题。从孔中老师的身上,我觉得我学到他们的那股“钻”劲儿。他们往往为了备一节课,需要花上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去找考点对应的题目,真正做到了精选精练。我们化学组在后面的复习课上也要保证组内合做,精选考题。我们也会及时和孔中的化学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最后,通过这次孔镇中学之行,我还是要说学生才是主力军。只有学生想学了,我们才能干的更起劲。所以,我羡慕孔中的老师,不是因为他们能吃苦,有成绩,而是他们的学生是教师工作最大的满足感。当看到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纯净的眼神时,教师就会充满力量。不怕苦、不怕累。满满的幸福感!

 

                                                                   

                                                                                         上坊中学 尹士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