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初中生独生子女心理现状分析及其解决对策
发表日期:2008/5/30 9:32:59 作者:无 有1494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个人课题”
成果鉴定书
课题名称 初中生独生子女心理现状分析及其解决对策
课题批准号
课题承担人 张厚平
所在单位 江宁区上坊中学
填报日期 2008年4月30日
江宁区教育局
江宁区教育学会
一、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大约占到90%以上,这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有效的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多”、“独生子女难教”的思想倾向,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夸大其词的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由于独生子女在家的特殊位置,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带来了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2、必须克服的一个误区 很多人认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有很大的差异,其实不然,他们的主要差别在于性格上。在原因溯源上,据部分专 3、独生子女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国内外研究表明,独生子女能获得较优越的经济物质条件;能享有充分的爱,教育条件较好;所以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独生子女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精力旺盛、活泼开量、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独生子女也容易出现一些另人担忧的不良心理品质,如家长在培养目标上期望过高;在情感生活上过度依恋孩子;在经济上偏重孩子,造成孩子好逸恶劳、高傲自大、骄傲任性、孤僻不合群、自私霸道、意志薄弱等等。 4、老师和家长对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影响应有足够的认识 因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容易养成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同情,不善于竞争,不善解人意,缺少协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 二、课题的界定 在学校和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是一个有效途径。 孩子在社会性行为、道德、品质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只有老师和家长认识到独生子女成长中有利的不利的条件,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克服不利的条件,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是施以良好的教育。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强调日益精细化的社会分工,注重个体间通力合作的社会,“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才能赢得发展,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必须的品质。 独生子女学会在集体中合作学习和生活,无疑会获得无与伦比的快乐,也会弥补“独生”带来的缺憾。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生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有那些? 2、初中生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3、 如何扬长避短,通过什么样的对策来矫正这一群体的心理?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适应未来竞争 当今世界是国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迈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人与人学会合作,形成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早发现,早解决,无疑能使孩子尽快适应社会,顺利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避免性格缺陷带来的创伤。 2、有助于班级学习气氛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素质教育观念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加要关注学生,对于独生子女的学生如何摆脱孤僻、骄傲、目中无人、自私、冷酷等等,来适应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真正、全面提高自己是一个挑战。处理的好,我们的教育理想、教学目标就会顺利实现。反之,将会阻碍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无法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理想。 3、有助于构建安定、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孩子也是未来的希望,社会主义的宏基伟业还需要他们这样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作为接班人,能否有效把握这一群体的心理特点并及时有效进行矫正,事关国家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4、有效应对老龄化侵蚀国家防范能力 独生子女必然带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总抚养比增大,用于老龄人口养老、医疗等的费用增多,将使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而用于投资的部分将不得不减少,使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财政能力受到制约。 一个独生子女占劳动力主体、老龄化程度日深的社会,也将侵蚀一个国家防范和进行战争的能力。在独生子女家庭占中国家庭总量几乎一半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对战争的承受能力将完全不同于以往。 目前,中国尚未建成完善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上城乡分别明显,中国两种社会和人口———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间的对立,今后也可能加剧,从而影响社会安定。 因此,对这一比例90%的群体能否教育好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5、有效应对文明结构的改变 中国近些年来日益突出的信仰危机、价值观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关。中国传统儒家文明的继承是靠中国特定的生育文化来支撑的。然而,独生子女群体不仅在改变人口结构、社会结构,也在改变文明结构。有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在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牺牲奉献观念等方面,与以往多子女家庭出身的人群相比,有显著差异,在这一代身上,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色彩更为淡薄。所以,做好独生子女的教育也显得至关重要。 五、课题研究的进度 1、2007年3至6月:前期准备阶段。做好课题的申报和立项工作,制定好研究方案,积极申报并力争市级立项。 2、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课题实质性研究阶段。按方案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并收集好研究资料。 3、2008年3至4月:课题总结阶段。做好结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案例研究法:以本人所在学校、所带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来描述改变教育方式对初中生独生子女成长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树立集体荣誉感,学会团队合作,学会自立、自尊、自信、自强。 2、行动研究法:通过观察、实验、教学、辅导、调查等手段,利用家访和家长学校等途径,展开校内校外一系列活动,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行为习惯的培养等进行探究。 七、研究成果显示 1、研究论文 2、研究报告 3、教学案例 |
二、课题研究成果及附件目录
1.研究过程原始资料名称及数量(如调查表、谈话记录、实验分析、文献分析、方案设计、交流展示等) |
(1)上坊中学初一(6)班3名独生子女学生案例分析(3份); (2)上坊中学初一(6)班独生子女学生心理现象调查表(25份); (3)上坊中学初一(6)班独生子女学生学校、家庭联合档案袋跟踪记录调查(2例) 学校(园)教科室验证签字: 学校(园)公章 |
2.参加活动情况(在是或否上打“√”) |
是否参加区个人课题交流活动? 是√ 否 是否被推选在学校个人课题经验交流会展示? 是√ 否 是否被推选在区级以上个人课题经验交流会上展示? 是 否 主办人签字: 2008 年4 月30日 |
3.论文题目:(个人填写) 《初中生独生子女心理现状分析及其解决对策》 |
- 管理登录
- 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单位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陈陵路78号 邮编:211103
- 英文域名:sfzx.jnjy.net.cn 单位传真:52701715 单位电话:52701715 校长邮箱:sfzxdyclm@163.com
-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