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创设和谐氛围
发表日期:2008/1/11 9:15:11 作者:无 有2282位读者读过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率先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得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二、心理健康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具有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且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3、心理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马斯洛与麦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三)现代人心理健康的新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1、有教师的角色认识;
2、知识:勤于钻研,学识渊博;
3、情感:热爱本职工作;
4、品德:为人师表;
5、教育思想上:因材施教、宽容;
6、教育方法技术上:与时俱进,富于创新。
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
研究表明:很多生理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1、冠心病和A型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原发性高血压则主要与情绪状态和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
3、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刺激性食物、饮食无规律、遗传因素等,但不良情绪起了重要作用。
4、偏头痛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头痛病,这种病人的人格特征一般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己见,谨小慎微,很容易烦恼,习惯于把愤怒、敌意或怨恨压抑在心里。
确立心理健康的保健意识
一、我们应该关注自己:
我们经常感到苦闷、挫折、委屈、无助;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厌倦、烦恼、避之不及;
我们觉得周围的人际环境险恶;
我们感到枯竭,毫无成就感;
我们常感到不可遏制地要发火时;
我们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
二、心理健康和不健康没有截然的界限
1、从最健康到精神病,是健康和不健康的两个极端
最健康--比较健康--一般--比较不健康--精神病。
2、心理疾病和精神病实际上并没有承接的关系,
3、主要区别;心理疾病的人有病感,始终希望摆脱不良状态。精神病患者没有病感,幻听幻觉,对一些荒谬的观念,感觉深信不疑。
三、教师要培养抗焦虑能力
1、教师是高焦虑人群,因为:
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高;
教学对知识水平的要求高: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教学方法的要求、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要求、学生安全的要求、管理水平的要求。
2、抗焦虑需要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
稳定的情绪状态;
积极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适应与改造);
3、抗焦虑需要的心理素质
能够承受工作中的挫折;
能够承受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烦恼;
能够容忍学生所犯的错误,相信他们能够成长;
能够恰当的自我开导、调整,走出忧郁和沮丧。
二、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1、挫折感过重;
2、情绪化;
3、抑郁--一种不可救药的情绪低落,无望状态。
----请多给我们自己心灵一些关怀。
原来这么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自行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要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农场主,叫他的孩子每天在农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农场主回答说:“我不是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发现路边的青蛙已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很想成为一个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叫他们要保持光亮,结果一天两天过去了,智者都没有来,大部分孩子已不再擦烛台了。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上都蒙上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小孩,虽然智者没有来,他也每天都擦拭,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原来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老骆驼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凯旋归来。马和驴都去请老英雄介绍经验。“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老骆驼说:“认准目标,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达了目的地。”“就这些?没有了?”马和驴问。“唉!”马说:“我以为它能说出惊人的话来,谁知简单的三言两语说完了。”“一点也不精彩,令人失望!”驴也深有同感。
--原来任何经验都很简单,关键是真真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可以了。
他刚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一个研究火箭的机构工作,正好赶上中国准备进入世界商务卫星发射市场,要为外国一家著名公司发射卫星,对方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必须让卫星在起旋后再脱离火箭。这是一个很难的技术活儿,无法进行地面试验,中国从前从未采用过,外国倒是有用过的,但失败连连……
论证会上,一再进入沉默,坐在后排旁听的他冒冒失失地说了一句:“可以用计算机算一下!”整个会议室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主持会议的领导当即问他,“你来干行不行?”就这样,他这个小字辈一下子挑起了大梁。一年后,按照他编制的星箭起旋方案,那颗卫星发射成功。又过十年,他作为副总指挥领导了令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的“神舟”飞船的发射工作,人们也因此知道了他的身份和名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张庆伟。
--原来获得格外的成功很简单,具备必要的条件敢于承担额外的责任就可以了。
她大学化工专业毕业后,被一家橡胶公司聘用,试用期六个月,她所在的化验室清一色女同胞,因缺乏实践经验,便真心实意地向女师傅请教,但得到的多半是讽刺,4个月后,公司改革,要精简一人,公司采用了领导和员工评议综合打分的方式,不出所料,她得分最低,裁员通知下来了,她在化验室还有3天时间……直到最后那天下午,她仍一丝不苟地工作,跟第一天上岗一样,把工作台洗刷得一尘不染,把自己用过的烧杯、试管摆放得整整齐齐……第四天,劳资部门通知她去质监部报到,经理说:“留你是因为是认真!明天要离去了而今天仍能认认真真地工作,这样的员工难得!”
--原来要得到信任很简单,认真工作就可以了。
中青年期心理保健
青年期心理卫生
青年人认识能力提高了,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逻辑思维能力强,能进行各种精细操作,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也不断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也逐步形成,这时,他们的活动范围和生活领域不断扩大。
青年虽然自控能力有所增加,但还容易动感情。好交朋友是青年的特点,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提高识别是非的能力。恋爱是青年的一个主要问题,恋爱的不顺利和挫折,易造成情绪波动或出现不良后果,应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性成熟并不等于人格成熟,适当地推迟恋爱时间,能使他们对配偶的选择更理智些。
青年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年轻好胜”;有时又过分低估自己,则产生自卑情绪。教育青年要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青年人虽然认识和思维能力迅速提高,求知欲旺盛,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发展,且有持久的、高度的注意力,逻辑记忆发展,想像力丰富,意志力增强,在理想和抱负的追求中,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表现出顽强的毅力;但是,由于知识经验欠缺,有些设想往往由于没有足够的根据而碰壁,或因动机过强,欲望过高,理想脱离实际遭到挫折而苦恼。因此,要善于引导青年把个人志向、抱负同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优良道德品质、健康心理、向善人格的核心,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身心健康,重视青年心理卫生工作。
中年期心理卫生
中年期大致从30-55岁或30-60岁,是以身体和心理从成熟到衰老的变化的划分这一年龄阶段的,是由于青年向老年过渡的阶段,也是人生的鼎盛时期。
中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都处于成熟阶段。比较稳定,但由于处在社会中坚的地位,并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较大责任,心理冲突和困扰的发生较重、较频,故心理卫生问题更为突出。
中年是发挥创造力,在事业上多出成果的阶段。因为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经验也比较丰富,一般认为25-45岁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有人统计从公元600年到1960年之间出现的1243位科学家的1911项重大发明创造,其最佳年龄是35-45岁。
中年人由于迫切欲取得成果,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所以需付出艰辛的劳动。这样,就容易导致持续紧张,周而复始地繁忙工作。在社会现实中许多矛盾都集中到中年人身上,都可能造成持续、过度的紧张。如不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就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中年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借助适当的学习和训练手段,保持健康的情绪和心理上的平衡,增进身心健康。积极投身现实的各项社会活动及正当的业余爱好,可以分散、转移或取代消极情绪。要善于用脑、合理用脑,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来指导工作和处理好各种矛盾。不要操之过急。不要让一些无味的烦恼来加重大脑的负担,让大脑的工作和休息符合规律。不要长期熬夜,改变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使生活规律化。
中年阶段性格已定型,但仍存在可塑性。良好的性格应保持和巩固,不良的性格还要加以克服。要去掉虚荣、嫉妒、冲动,培养踏实、克制、有涵养的性格;要改变软弱、孤僻、过分内向,培养勇敢、坚韧、合群、开朗的性格,以减少心理矛盾冲突,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更年期心理卫生
更年期标志着壮年向老年的过渡,一般从四十五岁或五十岁左右开始。更年期来得早晚,持续时间长短各不相同。
更年期主要的生理、心理表现是大脑功能的某些方面开始衰退,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分泌减少,记忆力减退,知觉迟钝,动作缓慢。但有些人的变化较快,以致植物神经紊乱,出现紧张、焦虑、多疑、絮叨多话、无名怒火等心理反应。这时如不及时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就会一落千丈,明显衰老下去。所以对更年期心理卫生要给予足够重视。
在更年期,对个人、家庭、社会要有正确的认识及合理对待,保持乐观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否则悲伤、沮丧等消极情绪会削弱机体的免疫与防御机能,各种躯体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不利于身心健康。家人和同事要给予亲切关照,使之妥善、平稳地度过更年期。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沾上精神疾病的名称。
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儿童,如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构想的内容当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果不是得罪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感: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往下跳,甚至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按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挂倾向,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8.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反复难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人士称之为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不能视为病态。
10.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中年男人留神心理坎儿
现代社会给中年男人带来无穷的心理压力
现代社会强调竞争,强调出人头地,尤其对中年男人来说更是要建功立业,从而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心理压力。而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又要求人们“喜怒不形于色”,强调对自己情绪的抑制,这就造成了许多中年男人的抑郁症状,深化了情感危机。
友情的缺乏使中年男人易产生孤独感
“我的心已老”是中年男人常发出的感慨,竞争空前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彼此产生戒备心,使得大多数中年人都会有精神上的孤独。在现实生活中。中年男人忙忙碌碌,负载着家庭和事业,由于一头扎在自己的天地里,很少有时间与别人进行交流,一个中年的男人没有一个知已不足为奇,许多人都承认他们没有一个可以完全依赖和吐露心事的亲密朋友。
敌意容易使人的心灵扭曲
中年男人可能会同情那些在生活中陷入困境的人,对那些平步青云的人,却往往会生出敌意来。敌意的产生大都与自卑感有关。当中年的男人有了一番建树后会变得和蔼、富有同情心和慷慨大方;而失败之后,他又容易恼怒。虽然敌意对中年男人来说是十分普遍正常的现象,但它毕竟是种消极情绪,过多的敌意很容易使一个人的心灵扭曲,以致经常牢骚满腹、痛苦不堪。
沮丧情绪常会扩大生活的不幸
中年时若无所建树,生活会一蹶不振,慢慢地不再喜悦、激动,他们往往逃避责任,把所有的过失全归咎于别人。也往往整日忧愁沮丧,好像只是等死似的。他们内心沮丧主要因为周围的人和事,他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要求,有些中年的“功成名就”的男人也会产生沮丧。沮丧情绪常会扩大生活的不幸,所以对被持续强烈的沮丧情绪困扰的中年男人来说,很有必要接受心理治疗,但这些人又常常不愿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婚姻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中年男人要想摆脱心理危机,就应调整心态,培养快乐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挖掘潜能,重新调整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学会心理按摩
幽默:幽默能变郁闷为欢乐,使紧张的关系变得融洽。读书、听相声、看娱乐节目或喜剧片固然可以使你获益于幽默,但是更重要的是自觉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家中有了幽默,便有了欢乐和幸福;同事间有了幽默,便能相知相契。
微笑:笑是一种心理健康的润滑剂。它有利于消除心理疲劳,活跃气氛,改善人际关系。笑可以牵动人体400多块肌肉,同时扩展肺部,增加对机体的供氧和免疫力。笑可以缓解忧郁和焦虑症状,增强自尊心,给人舒适感,使人显得神采飞扬。
听歌:心情沮丧时,您不妨听一首自己喜爱的歌曲,让它把你带入另外一片天地。和谐的乐曲声会让人体组织细胞产生共振。对人的脑电波、心律和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列宁曾在谈论贝多芬时说:“我愿意每天都听一听他创作的乐曲,这是绝妙的音乐。”
自娱:全身心地投入收藏、体育、旅游、音乐等业余活动,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更能享受其中的乐趣。心境不佳时从事这些饶有兴趣活动,能起到缓解忧郁的作用。在家中时常因地制宜开展娱乐活动,能活跃家庭气氛,密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暗示的效应
有一则很有趣的故事:某国的女士流行戴一种很高的帽子。在剧院里,这种帽子会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剧院虽以明令禁止方式告示,但效果不尽理想。后来,剧院重新贴出告示:“凡年龄大的女士可以不脱帽”。结果立竿见影,女士们纷纷脱帽。
是的,哪位女士愿意承认自己已不再年轻了呢?这就是暗示启迪的效果。试想如果剧院以公开、直接的方式要求那些戴帽子的女士脱帽,势必会引起她们本能的对抗心理,即使她们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欠妥,但为了维护脸面,也会僵持下去。我们传统的学生管理,总是以教条和生硬的规定居多。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管理者的的角度要求学生“要怎样”、“不怎样”,一副强势的派头。结果学校的教育管理,往往被演绎为缺乏教育成效的管制。研究表明:学生对强加于己的说教会产生本能的反感。“你怎么呼唤森林,森林就怎么回答你”,人是“吃态度”的,学生当然也不例外。
“凡年龄大的女士可以不脱帽”,表面上看这些女士获得了选择“脱帽”与“不脱帽”的自由,但趋美的心理却使她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脱帽”,经理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以含蓄、间接的方式传递了这一指令,使女士们在无对抗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了他的意见。我们的教育,是否也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启示呢?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不可否认,职业倦怠,心理疲劳;烦躁、忧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行为偏差等心理表现有一定程度的存在。
特别告诫教师:教师心理健康应表现为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有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上进心、进取心;有同情心、宽容心、忍耐心;有感受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朝这些方面去调适。
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有意识的自我调节心理,使自己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保持健康,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 管理登录
- 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单位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陈陵路78号 邮编:211103
- 英文域名:sfzx.jnjy.net.cn 单位传真:52701715 单位电话:52701715 校长邮箱:sfzxdyclm@163.com
-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