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天地>>专业发展>>正文

江宁区上坊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发表日期:2008/1/11 9:13:15 作者:无 有2419位读者读过

上坊中学教科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了课程开发的三个层次,即国家、地方和学校。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学校(校本)课程,都是实实在在的一种课程类型,都是课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占有一定的课时比例,并通过具体的科目、活动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去,都能发挥自各独特的育人功能。在我国的现阶段,课程开发的层次主要表现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上,实实在在的可具体操作的校本课程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在这方面,作为承担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学校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积极参与到这方面的工作中去。

  所谓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和地方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它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需要,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所处的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凸显学校自身特色为主要特征。

  为切实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现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特制定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和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工作,并作为学校的一个常设机构,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对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咨询和帮助,培训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审核确定教师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指导。

  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成员:

  主任:史家义

  副主任:陆晓微 邓宇航

  主要成员:宗美芳 汪秀明 谢腊宝 李明 樊振东

  吴勇 李继祥 王立新 佘川琴 卢春

  宣光权 张志刚 潘冬生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

  1、学校概况:我校创办于1980年,目前在校生1100名,设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8个班,教职工共90名,其中专任教师86名,学历100%达标,本科率为75%,其中1名是在读教育硕士,中高级教师50名。2001年我校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的验收,学校各项硬件设施和设备齐全,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多次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

  2、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校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的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1)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希望,他们不仅渴望学习书本上知识,更想学习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不仅对文学、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知识充满了兴趣,而且也对科学、自然、动手操作、社会实践也饱含着热情。他们渴望走出书本,走出校园,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所有这些都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学生对学校的一景一物,一课一书,也充满了好奇心。书本上浅显的解释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胃口了,他们想自主探询,他们想深入下去,他们想在教师的帮助下学得更多更多。如果我们不正视学生内心的这种渴望,我们就有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就有愧于我们的父老乡亲。我们何不将这些作为我们开发校课程的动力呢?

  (3)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也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上坊自古闻名,境内历史遗存和遗迹较多,且年代久远,独特的历史资源是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个重要渠道。上坊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去茶场帮助采茶,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去集镇打扫卫生,去武警中队、派出所搞军校共建等,所有这些都注重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初步构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2、具体目标: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的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促进教师个人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肯定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5)提炼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亮点和闪光点,构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

  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主要是对现有的课程资源的再挖掘、再发现,使之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在开发过程中要谈化知识的直接呈现,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主动地去获取。要注重学科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强调学法指导。

  课程目标:

  (1)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学习学科知识。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

  (3)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体验性课程

  体验性课程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获得知识的课程。

  课程目标:

  (1)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爱意识。

  (2)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走访、社区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探究性课程

  探究性课程是指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课程。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习惯。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反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