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生频道>>课外活动>>正文

上坊挖出明代贵族墓

发表日期:2008/1/11 9:44:22 作者:无 有1940位读者读过

考古人员在现场挖掘


 
卸下墓室石门


 
砖砌墓室已被挖开


    南京江宁一带已发现很多古墓,尤其是六朝墓葬规模庞大,自去年发现孙权家族大墓后,江宁更是名扬四海。近日,江宁上坊镇以东的谢家边村发现了一座明代墓。据村里人讲,当年墓前左右曾有两排石人石马守卫,墓主极可能是贵族或地主。明代墓江宁一带发现的也较多,但墓前有石人和石马的并不多见。


  修路时意外发现地下墓室

  记者几天前曾驱车来到谢家边村,绕过了几个弯路才找到一片村子,走过小桥,前方出现一座山岗,挖掘机正在东面施工,记者艰难地从乱石块中爬上山顶,看见几面旗子在山上飘扬,原来考古人员也已经接到举报,围护了现场。“一个星期前因这里要被推平修路,我们正在迁坟,刨地时发现了地上一个空洞,原来洞下是很深的一个砖墓,我们不敢再挖了,”一位女子说。记者在洞口往下探望,发现洞下面是一个很大的墓室。记者用相机闪光灯拍摄,看见墓室里墙壁是用上等的青砖砌成,能看到一个半圆型的墓龛。该墓有没有被盗过,现场的考古专家也不能断定,要等挖掘到一定进度方有眉目。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经过几天的挖掘,墓门已经被启开,一块很大的石门要6个人才能抬动,两边有石头凹槽,墓门原来是紧紧封闭的。墓室里有两个像石锁一样的东西各把持一方,考古专家也说不上是什么东西。墓石里是空的,东面和南北各有三个墓龛,里面也是空的。“真的被盗过了。”周围的人同时反映。那么只有一个解释,盗贼是从上面发现的南洞口里进去的。

  墓前石马被用作洗衣石

  一位怀抱婴儿的谢大伯对记者透露说,“这座山叫黄鹿山,听老人讲,山坡南面原来有左右一对石人和石马,墓前还有用作摆放供品的‘鬼桌子’和‘鬼椅子’,被以前村里的人抬到湖边当作码头了。”

  昨日,谢大伯热情地领着记者去找寻石马,下得山来,走进村子,经过一户户看上去很老的房子,眼前是一个池塘。谢大伯指着岸边的一处石头台阶说,这里是一个码头,对岸还有一个码头。原来村里把池塘边用作洗衣和洗菜的石台阶称作码头。记者走近一看确实这里的石码头不是一般的石头,石头上都有刻痕,明显是基座,但寻不见石人和石马。这时正在洗衣的潘大妈指着湖里说,马头就在石座下,“原来我们洗菜洗衣就是蹲在石马上的,那边工地在填湖,这里的湖水上涨把石码头给淹了。”另一位大妈说,“不远处有块很大的石碑,上面刻了许多字,我们看不懂,也是从山上搬下来的。”记者顺着老大妈所指的方向走过去并不见石碑的踪影,“挖掘机和推土机把石碑给盖上了,下次你们来找挖掘机把土挖开就能看见。”

  该村是吕姓大族聚居地

  今年已88岁高龄的吕大爷对记者透露说,谢家边村一带过去都叫吕盖村,明代时这里可是方圆有名的吕姓大户村落,全村都姓吕。清朝以后这里吕姓人家慢慢少了,就成了谢家村桥边上的一个小村子,当地村民就把它叫作谢家边村了。吕大爷接着说,村子过去并没有这么多人家,黄鹿山上也没有如此多的坟堆。从远处看,石人和石马都很高大,墓道中间有“鬼桌子”和“鬼椅子”。“听老人讲,过去我们吕家人祭日,都要去上坟烧香。”记者问吕大爷是否知道墓里是何人,他也不清楚。从吕大爷的话中似乎能感觉到这吕姓大家与此次发现的明代墓有一定联系。那么这么大的一个吕姓家族是为何衰败的?墓主又是何等人士,因为找不到墓碑,一时还无法说清。

  盗墓贼留下痕迹不多

  从挖掘的现场看,盗墓贼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墓墙壁上少数铲刀印迹不像是北方盗墓派用的洛阳铲,可能是南方派的平头铲。北方土质干燥,能够取样的洛阳铲在南方潮湿土质里并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南派很少用。但也不能判断就一定是南派所为,有经验的盗墓贼是不露痕迹的。

  究竟该墓怎样被盗的,考古专家表示,一时也很难说清。从目前发现的洞口上看,极有可能从这里下去的。因为洞口方位朝着西南方向,一般盗墓贼都是从这个位置下去,先在东南角点上一根蜡烛,如果没有灭,说明可以行动,如果灭了,就是说洞下氧气不够,收兵。过去人不明白,称作“人点烛,鬼吹灯”。盗墓贼最怕“鬼吹灯”,因为他们心里有“鬼”。 本报记者 蔡震 文/摄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