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党旗飘飘>>学习体会>>正文

惟有思想解放,才能进一步推动教育大发展

发表日期:2008/6/11 15:11:54 作者:无 有2209位读者读过

思想解放大讨论专题   

    思想解放,不是一个新名词,它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频率较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序幕;邓小平南巡谈话,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吹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可见,每一次思想解放,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改革还处在比较滞后的位置。在课程改革方面,尽管我们已全面推开了第八次课程改革,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改革的成效还是不太明显,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禁锢。

  教育的发展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教育新一轮大发展?我觉得首要任务是要进行思想大解放,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到:

  1、树立全面育人观。全面育人观强调对学生的教育要全面优质,不仅指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品德修养等方面也要全面得到发展,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端正的学习态度,扎实的学风。校园里应该是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全面育人观还强调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职责,家庭、社会(社区)以及共建单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孤立地对待,更不割裂开来。

  2、树立全面人才观。全面人才观强调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每个学生都有过人之处,都有长处和优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仗量所有的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只有尊重差异、理解差异,我们的教师心态才能平和,教育行为才能趋向理智,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升造是一种教育成功行为;转化一名后进生(学困生),让他(她)走进职业学校学习某种技能、今后当一名操作工,这也是一种成功的教育行为。而且后一种教育行为更能让教师体验到教师职业的艰辛和快乐。

  3、改革升学制度。要全面、彻底改变中考、高考制度。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从根本上得以扭转,让中国的基础教育不再背上“摧残人性”的骂名。要关注平时的教育,记录学生的点滴成绩,要注重同学和教师的评价,根据平时的成绩和表现,推荐上大学,让“一考定终身”成为历史。所有大学的大门向学生敞开,取消重点与非重点之分,相应的,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也要取消重点与分重点之分。

  4、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似乎把英语当成他们的母语,有些学生一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花在语文的时间,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博大精深,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中坚力量,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好好学习。英语只是一种交际语言,况且很多外国人也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这说明中国的国力强盛了,连外国人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就有那么一些中国人睁不开眼睛,非得说上几句外语才显得自己有才。

  5、坚持公平公正教育。近几年,东部发达地区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但这些学校与公立学校相比,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学水平等差距实在太大,教育质量难以保证。还有一些接受外来工子女的学校,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时常发生歧视现象,且入学条件苛刻,手续复杂,程序较多,有的还收强收赞助费。打工家庭本来收入就不高,哪来那么多的高额赞助费。我国的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教育是一种行为,要为国家的未来着想,公平、公正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当前入学、录取等方面还存着较多的不公正现象,比如北京的高校录取本地的学生在数量上远远超出在其他地区的学生,而且录取分数太低,被北大录取的北京学生在外地也许连“本二”也录取不了,教育公平何在?教育公正何在?因此,要取消一切入学限制性条件,让中西部的贫困子弟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允许他们在东部发达地区入学、就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东部地区的落后学子也只能让出他们的入学机会、就业机会,加入到开发西部的大军之列,这比较符合自然界的竞争规律: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