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第四周国旗下讲话
发表日期:2015/9/21 10:55:33 作者:尹士赟 有2211位读者读过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孙静美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同学们,你爱读书吗?有许多同学面露难色。为什么不爱阅读呢?你可能有许多理由。比如:作业多,没时间读书;经济能力有限,不能买书;家长老师怕影响学习,不允许读课外书……老师要问大家,你有时间和朋友聊天吗?你有钱买零食吗?你有时间上网打游戏吗?许多同学不愿意回答了。其实,你不是没有读书的机会,而是没有阅读的习惯。
近日,一名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所写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引起了热议。他写到: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我们接着来看一组数据。
据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56本,但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54.87分钟。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的“低头一族”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现在“不阅读”已成为“中国人”的又一个定语。
而去过俄罗斯的人都会注意到,无论是在候机大厅、车站、码头,还是在公园、地铁,处处可以看到手捧书读的俄罗斯人,成为这个民族独特的一道风景。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一个饥汉扑在面包上。”或许在俄罗斯人看来,书籍和面包同等重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也是一个有着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流传着无数的阅读佳话。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爱好就是读书。
毛主席每天虽然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也常常带着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止。即使晚年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有多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一个人,不仅要有物质生活,还要有精神生活,而读书则是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读书使人精神充实,能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读书使人意志坚强,能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读书使人心胸宽广,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读书使人心态阳光,能愉悦地度过人生中的晴天和雨季。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建国时间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粮食不够吃,还要以石油换食品,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而且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
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既有火柴、圆珠笔这样的小物件,也有电话交换器、变压器、电视显像管这样的尖端产品,堪称是名副其实的“发明大国”。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创造出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其实,纯粹的读书无关名利,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它就像精神的面包,为我们生命所需。吃饭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读书则可以强大我们的精神。一个人,即便骨骼健全,倘若精神上有缺陷,也很难说他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民族亦是如此,而读书能够弥补其不足。很难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如何拥有智慧、文明和伟大?所以,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热爱读书,让阅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诚如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
- 管理登录
- 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单位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陈陵路78号 邮编:211103
- 英文域名:sfzx.jnjy.net.cn 单位传真:52701715 单位电话:52701715 校长邮箱:sfzxdyclm@163.com
-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