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校概况>>正文

潜心育桃李,花开总有时

发表日期:2015/9/6 9:17:39 作者:教科室 有1371位读者读过

潜心育桃李,花开总有时

 

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张怀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著名学者肖川说过,“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教育中的一切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在实施我们的教育举措时应该审慎地规划和选择我们的教育行为。上坊中学近6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比较差,管理教育难度大,但我们意识到外来务工子女不是我们教育的负担,而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财富,把较差的学生培养成才,那更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与无上荣光。为此,我们以“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学生入学那一天开始,从礼貌问候、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朋友交往、外出活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一直坚持到学生毕业离校。就像对待一棵树苗,用三年的时间,用心的浇灌,精心的培育,守望她的成长,静待她的花开!

下面,请大家从四个故事中,分享我校教育的快乐。

故事一:误判

2011年5月,市、区有关部门对我校宿舍进行了一次“飞行”检查,检查过后,一位检查组领导问我校分管宿舍工作的迟长俊主任:“你们学校的学生公寓为什么没有厕所?”迟主任连忙回答说:“有的,有的,在每层楼的中间位置。”见这位领导有些怀疑,迟主任就主动带着这位领导去查看了一下,看过以后这位领导大为吃惊地说:“我到过很多学校的学生宿舍,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异味,你们学生公寓没有一点味道,连厕所都没有臭味,而且非常干净、整洁,真了不起啊!”

这则小故事反映的是我校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其实做大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些小事。的确,我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和教育。

1.用好“六好”读本

《上坊中学“六好”教育读本》是我校在学习他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开发的一部校本教材,对我校学生的常规管理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六好”指的是走好路、吃好钣、睡好觉、扫好地、唱好歌、做好操。每个“好”都有具体的规范与要求,都有可操作的举措。每年初一新生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六好”课程磨合与训练。刚开始有些班主任和教师不理解,觉得把白天的一半时间用于训练学生,有点不划算。我常用“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说服他们,让大家共同认识到,把学生训练到位了,我们就奠定了“入轨衔接”的基础,“向规范要质量,向德育要质量”就成为了可能。

2.精心管理宿舍

与其他公办初中不同,我校是我区唯一一所寄宿制公办初中。学校建有两幢学生公寓楼,分别入住男生和女生,95%的学生周一至周五住校。400多名学生住校,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难点。当然,作为学校一个育人的窗口,也是我们加强常规管理与教育的契机。首先,我们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是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的前提。我们在安全管理上从细节着手,完善各种防范措施。每个环节,每个时间节点都有专人负责。第三节晚自习下课后,看班老师将学生列队护送到公寓楼门口,清点人数、填好登记表后,交给值班老师和宿管。行政每天巡查,每周以反馈表的形式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各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其次,我们开展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安全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宿舍防火、逃生演练让学生学会了珍爱生命、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再次,我们抓好学生的集体观念教育,引领做好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的指导。生活是德育教育开始的地方,也是教育回归的地方。

故事二:报喜

今年,指标生录取分数线公布后,第二天一大早,马志的父母便来到了学校,激动地对门卫老李说“我儿子考上县中了,快让我进去,我要好好谢谢班主任”。

原来,马志是我校九(2)班一名学生,他的老家在安徽,是一名外来务工子女,今年中考他考了607分,被江宁高级中学指标生录取。见到了班主任王冉老师,他们兴奋地说;“我们一直在上坊街租房,开了一家小餐馆,整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小孩,小孩没有好习惯,作业不做就跑到街上的游戏室打游戏去了,吃饭都要我们去找。多亏王老师经常家访,帮马志改掉了坏习惯。如果没有王老师的帮助,我那贪玩的小孩怎么能考上县中呢?王老师,真是太感谢你啦。”

马志父母的话道出了我校在学生三大良好习惯养成方面所下的功夫。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的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我校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我校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礼貌问候、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朋友交往、外出活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从学生入学那一天开始,一直坚持到学生毕业离校。其次,狠抓学生的生活习惯。针对95%的学生住校这一现实,我校制定了学生生活指南,对学生的起床、三餐、午休、课外活动、洗漱、就寝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要求,德育处、团总支、学生志愿者每天检查、每天记录,及时反馈。三是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我校出台了学生学习五认真、早晚自习签到等规章制度,对早晚自习、上课、作业、考试、评价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所有这些举措的实施,让我们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

 

故事三:奇迹

2012年9月的一天,我向某领导汇报工作时,这位领导转告了一位学生家长的话:感谢上坊中学领导!感谢上坊中学教师!我女儿小学没学过英语,到了上坊中学后得到了老师大力帮助,中考英语居然考了116分,被县中录取,我真不敢相信,这简直是奇迹。该学生家长在东外地工地做小工,是一名外地人。领导在视察工地时,他主动与该领导说起这件事的。

其实从内心来说,只要我们平等地、用心地对等每位学生,加倍地关爱,精心地培育,总能等到花开芬芳的那一天。

1.同享蓝天,有教无类。

作为一所接收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我校生源质量不高,每年初一招生,有本地户口的学生只有七八十人,而且这些孩子的家长一般都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对他们常常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另外招收的七八十名学生则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他们在小学阶段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不一样,有的甚至没学过英语,成绩相对较差。

面对这些学生,我在想,我们教育者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就是教书育人,如果这世界上个个都是好学生,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所以,我们决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定要通过规范管理,让他们成为温润的美玉,成为晶莹的水滴。因此,我校遵循“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开展融合教育,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共同成长。

2.主动课改,转变观念。

新课程理念和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课改是学校焕发升级和活力迸发的源泉。我校近年来也在尝试着课改,如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友善用脑等。我总认为,课改不能学花架子,更不能照搬他校模式,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来开展,要学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3.团队合作,互助共赢。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一线“小团体”。别看它们小,却非常重要。我要求教研组在备课、上课、出卷时,重点突出,就是紧紧抓住基础题。因为一张试卷70%为基础题,对于我校这种生源,目标必须放在前70%的基础题上,其次才是中等题和难题。我校的备课组在阶段性检测、补差工作中做出了较大贡献。每年新生入学后我校都要搞一次摸底检测,数学经常有10多人得个位数的分数,英语经常出现20多人交白卷,因为他们小学就没有学过英语,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为此,各年级的备课组制定了补差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定向辅导,经过一学期的补差,这些学生勉强跟上了大部队。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化学备课组、三个年级的英语备课组,学科教学成绩上升较快,这与老师们在备课组中的团结合作、勤奋努力分不开。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得到了快速成长,化学备课组三位老师,2位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1位被评为区教学骨干;英语组5位老师申报区教学骨干,全部当选。除了教研组、备课组这些较为正式的团队外,我校还成立了10多个学习研究团队,如语文组的“三人行”团队,英语组的“成长Eleven”团队,理化组的“探源”团队,青年教师发展班团队等。这些团队每学期至少活动2次,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提高了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故事四:求助

不久前,一位家住东山城区的老师找到我,说他的女儿今年九月份将读初中,要把他的女儿从城区初中转到上坊中学来,要我一定要帮这个忙,我满口答应。我校大部分教师家住在东山城区,按惯例他们的孩子大多在城区学校上学,但近几年,除了被民办学校录取外,大部分孩子却回到了上坊中学读书,这一个令人欣慰的巨大变化,说明我们的教师对自己的学校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校近几年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试想: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学校都不认可,都想把孩子转走,那还办什么学校?施教区的其他家长又会怎样看待上坊中学?

弃城返乡现象进一步说明了我校多年来通过细致而严格的规范管理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是正确的、有效的。

1.强化班主任队伍

首先,加强班主任师德修养。班主任是德育教育中的直接实施者,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有人曾这样形容一个班主任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我校每年都开展“让爱走进孩子心灵”的系列师德教育活动,每学期都举办“坊中讲坛”活动,请一线优秀教师作报告,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用身边的故事激发教师关爱学生的情感。其次,每月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就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实施方案。第三,加强班主任常规考核,以多元化的考评促进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2.抓实教师教学常规

最能反映教师基本功的是教学五认真。教学“五认真”制度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最为根本的制度,大部分学校都会在期中和期末检查。我校近几年坚持月检查,每个月都出一份检查简报,对问题较大的教师,教务处领导直接约谈,限期改正。“五认真”这根弦始终绷得紧,教师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是我校近几年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一个重要法宝。同时针对薄弱学科进行随机视导,行政随堂听课,要求被听课教师限期改进。再次做好阶段性检测质量分析工作,除了召开全校性的质量分析会以外,还分年级组、备课组、班级、课任教师进行二次分析。

3.创设温馨的班级文化

我校充分挖掘班级文化长期的育人功能,使其不流于形式与表面。努力做到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突出主体性、教育性、欣赏性,让班级文化成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我校在申报南京市青奥示范学校时,各班以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命名了班级别称,如德国班、泰国班等,同时我校有60%的外来务工子女,他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各班经讨论举手表决产生了以各省民俗特征为代表的班级别称,如将军班(该班外来工子女主要来自安徽大别山地区)。我校每周一的班会课精彩纷呈,演讲、辩论、讲故事、介绍世界大国以及全国地方特色等。我们的学生已把班级作为自己的一个新家来看待,热爱它、关心它、爱护它,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来工子女都找到了归属感。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教育学生如同栽培果树,果树种植后,要及时培土、浇水、施肥、修枝,并不间断地加以田间管理,方能收获累累硕果。今后我校将一如既往地抓常规教育,努力做到: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教师要有教师的样子,学校要有学校的样子;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健康的发展,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的和谐,更加的美丽!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