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生命--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93天
发表日期:2007/11/13 14:03:27 作者:无 有2481位读者读过
493天,在岁月的长河里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在人的一生中,也不过是短短一段时日,多少人的生命中可能有多少个493天在不经意中匆匆而过,甚至留不下一丝痕迹。
但,牛玉儒的这493天却激情四溢,坚实而丰厚。对职责的忠诚,对事业的开创,对人民的奉献和对信念的恪守,让他赢得了一个城市的拥戴;他用激情燃烧的生命,为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旗帜添上一抹耀眼的亮色。
2003年4月8日,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牛玉儒,正带着一行人在云南边陲考察边贸情况,自治区党委的一个电话跨越了千山万水:“以最快的方式立即赶回。”4月9日晚,他回到了呼和浩特;4月10日上午10时,他走马上任,成了这座自治区首府城市的市委书记。
从这天算起,他在这个岗位任职493天……
突如其来的非典,让牛玉儒的上任变成“临危受命”。看不见、摸不着的SARS,使他对这个职务所承受的重量有了深刻的体验。“我们有责任,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极大的压力,他坚守着这份职责,临危不乱又寝食难安。
4月13日,牛玉儒到任的第4天,非典疫情开始在呼市地区蔓延。很快,呼市成了全国重点疫情区,发病人数仅次于广东、北京,形势空前严峻。来势凶猛的非典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也煎熬着这位新上任的市委书记。他的秘书李理说,一向倒下就睡的牛玉儒,那段日子经常要吃安眠药。从4月16日起,他24小时驻守办公室,夜以继日地连轴转。设在办公大楼6楼常委会议室的非典防控指挥部,夜夜灯火通明,墙上悬挂的“疫情防控图”,每时每刻显示着这场生死之战的进退。牛玉儒调动起从政近30年积累的全部经验和全副精神,有条不紊地带领干部群众抗击陌生的“敌人”。
为了防范危险的病毒侵袭自己,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减少与外界接触,但牛玉儒这段时日的足迹几乎遍布大街小巷,有时,去医院或其他高危地区,他总是让随行的工作人员留在车上,说“减少传染的机会”。众志成城的抗击最终让非典败下阵来,此时的牛玉儒,已经40多天没进家门,人也瘦了一圈。
在呼市与牛玉儒共事过的人谈起他,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有激情”,用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的话说,牛玉儒是个“自加压力,不留余地,奋力前行”的人。果不其然,从一上任开始,他就倾尽全力为呼市的发展干实事,既运筹帷幄又冲锋陷阵。二话没说就从自治区来到呼市的牛玉儒,深知自己肩上是副重担。呼市虽是自治区首府城市,但多年来在经济实力、城市建设、干部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包头像深圳,呼市像村镇”———这些流传民间的段子,透露
出呼市人对自己城市状态的不满意和不甘心。“呼市要在自治区争做‘老大’,要在西部12省会、首府城市中一争高低”———这是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代表区党委对呼市发展提出的期许。
牛玉儒感到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牛玉儒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经济发展,根据呼市市情,要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口只能是“引企、引资、引智”。见多识广、朋友遍及全国的牛玉儒,义不容辞地助阵呼市的招商引资。翻开他的工作日志,仔细算算,他在呼市任上不到500天里,竟有200多天在外出差,以致连储波都戏称他是“空中飞人”。这样的工作节奏,在牛玉儒来说是司空见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牛书记外出,吃饭经常在路边小饭馆,住和我们一样的普通房间,什么都不讲究,就是一门心思地谈工作。这种勤政、务实、高效打动了众多客商。在牛玉儒的带领下,呼市党委、政府一班人,以真诚、热情和实实在在的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呼市赢得内外客商的青睐。仅今年上半年,呼市就引进区内外项目102项,引进资金63亿多元。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显现良好势头。
2004年除夕,牛玉儒接受呼市电视台的专访。记者问他,作为呼市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新的一年有什么新的打算?牛玉儒温和而坚决地纠正她:“我不是‘大家’的家长,我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个位置一定要摆正。”始终将自己定位于“公仆”的牛玉儒,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就是“有困难找我”。他的手机号走哪给哪,企业、基层单位,甚至孤残老人。他说,事关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去年他去检查便道铺装工程,发现刚铺好的便道上,有根电线杆正立在盲道上。“这不是害人吗?!”一向很少发火的牛玉儒忍不住“大发脾气”。他严厉批评施工单位,要他们立即重修,并要有关部门对市区内所有盲道进行全面检查。在随行的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林絮果的印象中,那是牛书记到呼市后第一次发这么大的火。在牛玉儒看来,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就体现在这一点一滴的关心、关注之中。去年5月17日,《呼和浩特晚报》登了一篇“这15户居民啥时能喝上自来水”的报道,他读后立即批示:“请王刚副市长、水务局、市自来水公司的领导读一读这篇报道。群众反映已一年多了,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请你们在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举一反三,认真反思。”
像这样有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的反映,牛玉儒特别重视。市委督查室主任董利群查阅统计了一下,从2003年4月至2004年7月,牛玉儒一共批阅各种群众来信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文函件314件,平均不到两天就一件,而且他还要求督查室必须跟踪解决。
权力,对一个人的诱惑和腐蚀,可能比任何东西都来得巨大。面对时时刻刻的“大考”,牛玉儒始终记着,他的老父亲,一位普通老党员对他的叮嘱:“玉儒,你是为人民服务的,亲戚骂你没关系,老百姓信任你就好……”为了保持这股正气,牛玉儒不得不订了许多死板的规矩。比如,他的家,绝不接待亲属之外的客人,不管他在不在家,他不允许属下干部到家里谈工作。来了,也不开门。真有事,他宁肯自己从家里回办公室接待你,司机陈磊说,这种情况常有。
他更不收受任何人的礼物,不仅家里人,连秘书、司机等身边工作人员他都反复交代。陈磊刚一调来,牛玉儒就告诉他,在外边不管参加什么活动,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东西,一律挡住,不许装到车上。
牛玉儒在包头当了5年市长,震后重建他主持搞了一大批工程,“他没在工程承包上批过一张条子,打一个电话。”当时的市政府秘书长、现在的包头市副市长程刚说起牛玉儒,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除了出差的机票、住宿等,他没报过任何其他开销。”无论包头市长,自治区副主席,还是呼市市委书记,都算是有职有权,但牛玉儒这么多年间,没有利用职权为自己的家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牛玉儒兄妹6人,他7岁那年母亲病逝,父亲和他们兄妹几个相依为命,曾过着十分艰辛的日子。牛玉儒最小的妹妹牛宇红,丈夫下了岗,两口子去包头找当市长的哥哥,想让他“帮”着做点生意。牛玉儒拒绝了:“这种事,三哥帮不了!”2001年,牛宇红的女儿从通辽工业学校毕业,找不到接收单位,牛宇红给当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哥哥打电话:“你是舅舅,外甥女的事你总得管吧?”牛玉儒还是拒绝:“你希望三哥以权谋私吗?”气得牛宇红一直埋怨他:“这是什么哥?一句话能办的事就是不管!”这种“不近人情”的事,牛玉儒真办了不少。家里人抱怨他,他自己心里也不好受,但他别无选择,他对家人能说的只是:我手中的权力不属于我自己。
于私如此,于公也如此。对于一级党委的“一把手”,选拔任用干部可能是最重要的职责,也是最重要的权力。同样,也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买官卖官”被广大群众斥之为“最大的腐败”。今年春天,呼市几大班子和各旗县区领导班子面临换届,牛玉儒把这件大事看得很重,也看得很“公”。他在各种会议上阐述他对任选干部的原则:手脚干净,能干事、肯干事、还要干成事,也就是德才兼备,勤能兼得。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张彭慧(原组织部长)说:“这次换届调整干部,牛书记一丝不苟按照《条例》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他还创造性地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的作用,改变了过去由组织部一家决定的局面,很受好评。”
一年间几乎马不停蹄的牛玉儒,被迫躺倒在病床上。时日无多的他念念不忘的仍是他的城市、他的工作、他的职责。他点燃了自己全部的生命之火,一息尚存,熊熊燃烧。
每天不停地超负荷运转,牛玉儒一直精神抖擞,外人看来,他像一台动力澎湃的高速发动机。只有妻子谢莉知道,丈夫已经累到骨子里。很多次,她准备好热水,等着为深夜回家的丈夫烫烫脚、去去乏,可就在她去端水的这点工夫,丈夫已经和衣躺倒睡着了。“我只能就这么让他睡着给他擦把脸、洗洗脚。”他的身体也不断向他抗议,胃痛,发烧,尿血……但他吃点药就又忙去了。
今年4月22日,正在呼市“两会”期间,牛玉儒突发肝区疼痛,李理力劝把他送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让他惊呆了———结肠癌肝转移,晚期。“两会”一闭幕,牛玉儒被送到北京协和医院,5月3日做了结肠切除手术。不知实情的牛玉儒给自己定的计划是,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后回去工作。前两项他如期做到了,看着已经开始准备出院的丈夫,谢莉只好对他说:“玉儒,咱还走不了,手术后切片化验你结肠上的息肉有癌细胞,必须化疗。”对这种病和这种治疗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但牛玉儒从不喊一声疼,叫一声苦,他强忍着一切不适,吃饭,锻炼,希望着的就是“我很快要回去工作”。直到现在,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还在疑惑,牛玉儒到底对自己的病情知道多少?若是真明白自己已经病在不治,时日无多,为什么还一直那么达观,那么忘我地工作?十分了解也非常欣赏牛玉儒的储波书记说,“面对生死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牛玉儒的境界是:一息尚存,工作不停。心里始终牵挂着工作的牛玉儒,每一次化疗间歇,刚刚恢复一点体力,就反复跟大夫要求返回呼市,安排工作。市委秘书长兰恩华对牛玉儒3次回来的行程,记得格外清晰:
第一次,专门检查了正在进行中的城建工程。乘一辆中巴,东河、呼伦路、电影宫周边、五塔寺广场、通道北街出城口、火车站广场、新华广场等走了个遍。每到一处,详细查问工程进度,了解存在的实际困难,询问资金落实情况……
第二次,考察金山、金川开发区,参加台湾汉鼎在呼市的奠基仪式……
第三次,参加自治区区委七届六次全委会;主持市委九届六次全委会,在会上作工作报告……
除了为数不多的知情者,没人想到牛玉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出门前,谢莉给他穿上准备好的西装,这时的牛玉儒“西装穿在身上,好像都看不见胳膊似的”,谢莉简直没勇气仔细打量丈夫,但牛玉儒却口气如常地说:“里边就多穿几件内衣吧。”套了七八层内衣和衬衣的牛玉儒登上讲台:
我们必须以冲刺的状态迅速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在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的目标……他抛开原本40分钟的讲话稿,整整讲了两个多小时。那种激昂的情绪,那种台上台下振奋不已的热烈———凡被问到的与会者都说:“印象太深刻了。”
7月16日的这次发言,成了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的绝唱。病情急转直下,牛玉儒进入了弥留时刻。8月10日下午,他似乎醒来了一瞬,看着妻子,他嚅动着双唇,想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眼眶里溢满了泪水。谢莉实在不甘心丈夫就这样一句话不说离开自己,她和儿女围在床边一遍又一遍地叫他、喊他,他却浑然不知。12日早上,谢莉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她偎在丈夫的耳边轻轻地喊:“玉儒,玉儒,8点半了,要开会了。”牛玉儒竟真的动了,眼皮一颤一颤地使劲,终于睁开了眼睛———这是他投向世界的最后一线光芒……
2004年8月14日,牛玉儒病逝北京,终年51岁。
- 管理登录
- 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单位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陈陵路78号 邮编:211103
- 英文域名:sfzx.jnjy.net.cn 单位传真:52701715 单位电话:52701715 校长邮箱:sfzxdyclm@163.com
-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