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党旗飘飘>>光辉榜样>>正文

郑培民生平事迹

发表日期:2007/11/13 14:01:27 作者:无 有11736位读者读过

    郑培民,原籍河北省武安市,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海龙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1950年至1962年就读于海龙县城关小学和第四、第五中学。

  1962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担任系学生会主席。

  1968年7月至1970年3月,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

  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先后担任厂革委会组织组干事、厂子弟中学党支部书记、厂团委副书记、厂党委办主任、厂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其间,1981年2月至1982年8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经济管理研究班学习。他以党的事业为重,心系企业,为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尊敬和爱戴。 

  1983年6月至1992年10月,郑培民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在市、州工作的近10年里,他兢兢业业,夙兴夜寐,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推进改革,发展经济,促进了湘潭市和自治州的两个文明建设。

  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郑培民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他在分管教育工作时,注重调查研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时,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在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防汛救灾、水利建设、扶贫、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1995年10月,郑培民担任省委副书记后,勇于改革创新,为湖南广播电视、出版、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全省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1月,郑培民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他坚持以经济立法为重点,加强地方法规建设,注重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为推进依法治省做出了新的成绩。

  2002年3月11日,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郑培民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们的伟大事业,最终累倒在为党工作的岗位上。他深深地热爱党和人民,党和人民也深深地关怀他,深情地怀念他。 

  郑培民政治立场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同心同德,坚贞不渝。

  他坚决拥护并身体力行党的基本路线,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湖南的成功实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郑培民同志忠诚党的事业,服从组织安排,勤政务实,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坚强的党性原则。

  在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多次变动工作岗位,都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特别是走上省级领导岗位后,他以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不知疲倦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他工作作风严细,处事稳重,光明磊落。郑培民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近两年在省委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始终注意广泛结交朋友,通过同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郑培民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他严格遵守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定,执着地追求党的事业,他生活俭朴,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要求他们像一个平常人去学习、工作、生活。 

 

  附录:

  老郑,我好想你———追忆我的丈夫郑培民

  老郑,你还好吗?你离开这个世界,一晃已是一个春秋。365个日日夜夜,你的音容笑貌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林阴小道间,仍有我俩散步的说笑声;办公室、书房里,仍有你不知疲倦的身影。老郑,我好想你。

  然而,你已真真切切地离我们而去,只留下一摞厚厚的日记让我回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唯一的寄托便是整理你的日记。从1960年到2002年,你的日记记录着你成长的轨迹,字里行间流淌的是你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为你整理日记其实是件痛苦的事情,因为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过去了解的你并不是深层次的你。没能真正了解你,使我更多了一分内疚和思念,内疚和思念的泪水常常模糊了我的双眼。

  翻开你最早的日记,那时还不满17岁的你,已经懂得“为促进自己的成长,与自己约法三章”。你在日记中写道:“一、树雄心,立大志,惜寸阴,争分秒,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二、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一切用品因陋就简,不铺张浪费,在生活艰难时半工半读,不难为家庭和父母;三、吾日三省吾身。”那是多么可贵而又朴实无华的志向啊!我终于明白,今天人民对你的热爱,其实并非出自偶然,而正是来自昨天你所树立的远大志向啊!

  我记得,在你的有生之年,从来没有为自己操办过生日。对此,我的理解是:你是个随意之人,对自己的生日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然而,我错了。1998年8月13日,你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55周岁生日,到北间堤检查,面对滔滔洪水,吃着盒饭,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我这才知道,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于生日,其实你是很在乎的,只不过你不想给家庭和他人带来过多的麻烦,而是自己跟自己默默地过着生日;我这才回想起,为什么每逢你的生日,你总有忙不完的工作出不完的差。

  你常常会“忘”了自己的生日,然而你却永远不会忘了我的生日。1998年夏,你奔赴常德安乡指挥抗洪抢险,你是穿着短袖衣服去的,回来时已是穿夹衣的季节。也许是上天的有意安排,在你凯旋的那一天,正好是我的生日。你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便是脱下满是泥浆的迷彩服,招呼着儿子为我俩拍一张合影,作为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照片洗出来后,我指着照片开玩笑地对你说:“你看,我白白嫩嫩的,你却晒得像只乌龟,我俩真是黑白分明啊。”你看着我,很动情地说:“别人连家都没有了,我晒黑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面对危险和重如泰山的责任,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只能迎难而上,靠前指挥,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危险,就到哪里去。”

  老郑,你就是这样,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疾苦,你从来不吝惜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到后来,我才知道,在1998年抗洪的那段日子里,你的血压始终在110至150毫米汞柱之间,这可是很危险的血压值啊。然而你事后却若无其事地对我说:“这次抗洪对我的身体是一次检验,更是在挑战我生命的极限啊!”你啊你,真是一头牛。

  你常常说我是一个“调皮鬼”,因为我总是喜欢跟你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这些开心的时光也常常被你写进了日记里。然而,你知道吗,其实我只是想为你调剂一下整日紧绷的神经。1992年,还是你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我去自治州看你。当我看到你办公、睡觉“二合为一”的办公室时,我对你开玩笑说:“这间办公室真是太适合你了,起床就上班,睡觉就下班,你看,这不就是你吗?”当时,你憨厚地笑了。可你知道吗?我的脸上虽然在笑,可我的心里其实在流泪。老郑,你啊你,真是一头牛。

  你甘愿做党和人民的“孺子牛”,不惜自己的身体,不顾自己有着严重的心脏病,然而,你对我的关心却始终无微不至。在你的日记中,到处流淌着对我、对我们这个家的眷恋与牵挂。老郑,你还记得我胸前挂着的那枚玉佩吗?

  那是1997年12月,我母亲的去世,令我在极度悲伤之后大病了一场。你从北京开会刚回到长沙,便急急忙忙赶到医院来看我。你把一枚玉佩塞到我手中,对我说:“这枚玉佩是我在北京开会时在会场边买的,你看,正面是一个福字,背面是你的属相,戴上它,你的病马上会好一半的。”你为我把玉佩戴上,幸福的感觉立刻弥漫了我的全身。我好喜欢这块玉佩,从此再也不曾取下来。

  在这以后,直到你与我永别的前几天,你还多次念叨着,说如果碰上更好的玉佩,要再给我买一块。可是老郑,你知道吗?这块玉佩虽然价格不贵,但它对于我来说,却是无价之宝,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老郑,你还记得吗?在我第一次到你们家见公公婆婆时,你母亲曾经送给了我4个字,说我是“有福之人。”在我生下我们的儿女海龙、海蓉以后,你父亲则又送给我4个字:“有功之人。”多少年了,你一直也想送我4个字,但你始终说你还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词。

  去年2月25日,也就是你去北京的日子,那天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那天中午,有朋友要请你在外面吃饭,被你婉言谢绝了,你说你要陪我好好地吃一顿饭。吃饭的时候,你突然停下来,端详着我的脸,良久,你说:“力求啊,我要送你的4个字现在有了,那就是糟糠之妻。”这4个字让我心里好生感动,因为这不是普普通通的4个字,这4个字里浓缩着你对我深深的爱。也就是在那一天,你在出门之前,还对我说:“力求啊,你也是50多岁的人了,又不是什么铁砣,一定要保重身体啊!”听到这话,我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老郑,我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你对我最后的嘱咐啊!

  翻看着你的日记,往事一件件浮上心头。老郑,过去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你总是很疲惫,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因为你的心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在你的心里,装的是党的事业,装的是人民的疾苦。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还嘱咐急着送你上医院的司机:“别闯红灯。”老郑,这句话正是你一生的写照啊,你在用生命最后的火光照亮我们未来前行的方向,你在告诉我们: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千万别“闯红灯”。

  老郑,与你共同生活的30多年,是你改变我、影响我的30多年,作为一个女人来说,与你这样的男人在一起生活了30年,我认为,我已经很幸福了。现在面对孩子,面对家庭,我必须坚强,老郑,你放心吧,我一定要为你撑起这个家!

  老郑,你可以安息了,你很幸福你知道吗?在你走之后,我得到了组织、朋友们的悉心照料;不计名利的你生前没有得到过什么荣誉,可你去后却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的评价和永恒的怀念,九泉之下你可以安息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火炉坪乡是你曾经洒下无数汗水和眼泪的地方。

  今年1月14日,踏着你的足迹,我来到了这里,当快到火炉坪乡时,我看到不远处已经聚集了密密麻麻穿着当地少数民族服装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在路边静静地站着。他们是在迎接我吗?当我们的车子离乡亲们越来越近,清清楚楚看到他们那期盼的热烈眼神时,我突然明白了,老郑,他们迎接的不是我,也不是别人,他们迎接的正是你啊!一年前,你的不辞而别让他们至今无法相信,他们在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的出现。从他们的眼中,我分明感到了你在火炉坪乡人民心目中沉甸甸的分量,感到了苗家人民对你最深最真的感情。老郑,你感觉到了吗?

  老郑,你还记得吗?火禾公路,这条仅有十几公里长的乡级公路,在火炉坪乡群众的心中,是那么的神圣。因为这条路凝聚着你太多的心血。你还记得吗?火炉坪乡的苗族群众坚持要把剪彩的光荣留给你,哪怕是为了将就你繁忙的工作,也要把公路正式通车的日子一推再推。你还记得吗?你生前的最后一个心愿就是要来参加这条路的通车仪式,即使到时不能来,也要抽空到这条路来走一走。在火炉坪乡的日子里,我天天都要到那条路上去走一走,而在我的身后,总是默默跟着一大群素不相识的乡亲们。我知道,他们也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陪着我来完成你的心愿。

  是啊,所有这些心愿都是那么朴实,那么纯洁,朴实一如你的为人,纯洁一如你的胸襟。在你走后,攸县网岭镇残疾农民杨承恩也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把报道你的《公仆本色》这篇文章全部抄成小楷。去年底,他给我来信说,他已经完成了这个心愿。他还随信寄来了一幅书法,上面写着:“一身正气廉洁奉公舍小家,两袖清风当官为民办大事”。一位叫陈方召的中学教师也托省委的同志捎来一幅书法,上书:“当官要像郑培民,百姓为天党是根,若问英才身后事,清廉正气满乾坤。”

  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评选中,你荣登榜首。在北京出席此次评选活动颁奖仪式的时候,我听到评委会对你的评价是:“中国人的脊梁!”所有这些,既是党和人民对你的一种认可,更是对全中国像你这样勤奋工作着的人的一种高度评价,我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此时此刻,我只想对你说:“你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生,我为你付出一切无怨无悔。你永远活在我心中。”老郑,你听到了吗?

  一年了,洒一杯清酒,祭永恒的你,祭我亲爱的你。老郑,你感觉到了吗?我好想你。

  (稿源:湖南日报)